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聚焦 正文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高效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发布时间:2022-09-25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秋霞 李金航 自吉林报道

  吉林省纪委监委驻吉林银行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近日来到省纪委监委汇报监督情况。相关协作背后是该省印发“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办法,明确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部门“1+1”机制、监督检查部门和派驻机构“1+N”机制、巡视机构和相关单位“1+X”机制、牵头部门和综合部门“4+2+Z”联动督办机制,实化细化贯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措施,各类监督在工作组织、方式和力量上得以贯通。

  十九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前夕,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加强“四项监督”统筹衔接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促进各项监督贯通协调、同向发力,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1+1”机制下“室室联动”发挥各自优势,高效协作、找准问题

  近日,一份关于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纪检监察建议从吉林省纪委监委发往白城市、洮南市等地。对照要求,白城市自查94个土地整治项目并细化社会资本参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措施;洮南市制定针对社会资本的奖补标准和管理办法。

  去年3月,白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孟兆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按照‘1+1’工作机制,我们在启动阶段就与第六监督检查室‘室室联动’搭配编组、协作办案。”省纪委监委第十七审查调查室副主任刘世鹏告诉记者,两室同步开展审查调查、以案促改等工作,既查清案件事实,又剖析暴露问题、研判政治生态,推动系统性整改。

  从线索研判到重点突破,“室室”高效协作。“综合所掌握情况,孟兆臣的群众口碑较差,尤其在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等方面信访举报集中。”办案初期,第六监督检查室研判线索情况,第十七审查调查室通过查阅既往处分、谈话函询等判断孟兆臣的工作表现、个性特点等。办案中后期,两个业务室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疑难复杂问题,还共同派员与当事人、案发单位等谈话,全面了解廉政风险点以促进整改。

  据介绍,两室正同步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如根据统筹安排,白城市纪委监委于6月开展专项监督,前往土地整治项目较多的通榆县、大安市督查,通过调阅资料、走访调研、组织谈话等方式,发现项目选址有悖民意、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向两地党委反馈、督促落实整改。此外,还跟进监督高标准农田项目及田长制落实工作,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1+1’机制下,室室之间各自都发挥出优势,协作起来也更畅通。如监督检查室借助日常工作进行线索初核,避免了‘打草惊蛇’。又如审查调查室结合办理类案情况、共性问题,利于打通‘查改’内在联系,让日常监督瞄准方向,推动案发领域深层治理。”省纪委监委研究室副主任马学锋说。

  9月8日,十二届吉林省委第一轮巡视结束,省委巡视办副主任付印红与同事们提前完成任务。

  “各方执行‘1+X’机制,实现了高效配合。”付印红介绍,巡前,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等单位结合相关日常工作向省委巡视组报告情况,省纪委监委提供被巡视单位政治生态情况报告、廉政情况分析等资料,如第五监督检查室提供全省科教领域政治监督工作台账和政策摘要参考,其中涉及巡视重点133项。巡中,通过问题会商、信息咨询、线索移交等,巡视组与审计、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巡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等强化巡视整改日常监督,压实被巡视党组织责任,督促问题整改。

  据统计,十一届吉林省委巡视机构共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7892件,立案291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15人,移送司法机关378人;省纪委监委听取巡视整改情况汇报1491次,调研督导现场检查2169次,约谈函询1076人,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62份。

  “1+N”机制下“室组联动”同向发力,助推提升系统治理效能

  8月26日,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王立萍登录全省“监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逐项调取和查询省纪委监委驻吉林银行纪检监察组等近期监督工作情况。

  点击“监督信息类”板块,吉林银行的39次党委会、“四起案件”专题民主生活会等记录清晰呈现;在“分析研判”板块,一份政治监督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包括本届党委接受上级巡视、信访举报问题、以案促改促治等内容。

  “信息共享、破除壁垒是监督贯通的基础,系统录入10多万条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数据信息,涉及省市州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等对象,综合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掌握的‘活情况’,利于了解各地各部门政治生态状况、干部廉洁从政情况等。”王立萍告诉记者。

  当日下午,第四监督检查室即与驻吉林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岩等人碰头会商,研究近期重点案件及违规事件情况。“结合办案及日常监督发现的内控合规等方面问题,我们正深入查漏补缺,督促党委切实整改。”第四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人说,“1+N”机制下,从线索处置到立案审查调查再到推进整改,省纪委监委监督检查部门指导派驻纪检监察组执行工作调度、工作报告、信息通报、线索处置等规定,派驻纪检监察组落实问题线索管理处置、办案审核备案等要求,定期汇报驻在部门整改进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

  “曾在吉林银行工作的多名省管干部被查处,有的违规利用职权授信,有的私设‘小金库’,还有的擅自给其他企业出具担保函。”王岩告诉记者,针对案件暴露的制度机制漏洞,经“室组”研究研讨,两年来已向总行党委提出建立第一议题制度、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等17条具体监督建议,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18份,今年以来就推动完善相关制度102个。

  为加强对金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驻吉林银行纪检监察组精准监督信贷审批、不良资产处置、网店租赁、营销费用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点,向吉林银行党委下发建议,督促完善信贷业务流程,研发线上信贷管理系统,科学整合信贷和投资业务。制定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立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定期述职述廉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廉洁风险。“我们还在个案基础上梳理共性问题,为其他金融单位自查自纠提供借鉴,并协助省纪委监委开展金融领域腐败问题大起底、大剖析,推动全省金融企业系统整改。”王岩说。

  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督。东北师范大学纪委近年来抓实主体责任约谈工作,在汇总组织、巡察、审计等部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精准约谈“一把手”和领导干部,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压实责任、督促整改,已开展约谈200余次。“我们将重要情况及时向省纪委监委报告、共同分析研判,助力学校政治生态向好,学术生态优化。”该校纪委书记兰恒斌说。

  延伸监督触角、统筹监督力量,有效破解纪检监察监督难点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发挥重要作用。”吉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忠表示,高质量破解纪检监察监督中难点问题是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能力的题中之义。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向基层延伸监督触角,另一方面探索建设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等9类监督的有效载体,构建多主体协作的大监督格局。“除开展‘1+9’监督体系试点外,我们协助省委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制度机制,整合人大、行政、舆论等多方监督力量。”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李刚说。

  眼下,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快大茂镇繁荣村的苞米地里一派繁忙,受村民“稀罕”的繁荣村监督联络站站长崔玉霞正挨家挨户了解农收情况。

  监督联络站主要负责收集廉情信息、提出监督建议。今年4月,吉林省疫情形势紧张,因防控管理,春耕急需的肥料种子运不进繁荣村。“当时200多户都反映了这个问题,我回来与村书记商量后,便向镇纪委、县纪委监委反映,请他们协调解决。”崔玉霞告诉记者,县里接到报告后就联合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很快一辆辆大卡车就把钾肥等30多吨农资送到村里”。

  “监督力量薄弱、问题解决效率低是基层治理短板,我们联合通化市试点792个村(社区)联络站‘上通下达’,覆盖了很多盲区,也发现群众反映诉求、村级‘三资’管理、基层干部履职等方面较隐蔽问题。”省纪委监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岳洋说。

  据了解,通化市还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等组建协作区,对巡察发现问题整改等进行“派单式”监督150次,开展供销系统、粮食购销、安全生产等领域专项整治15项,精准监督学校食堂就餐安全、城镇低保等问题。

  近日,临江市“1+9”监督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分管城市执法、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领导发出14份工作提示函,并就部门权责不清、行政审批事项未进大厅等问题,当面向市委“一把手”提出整改建议。

  “经研判日常监管监督情况、分析近三年信访情况,我们发现行政执法不规范乱象是城市治理的一大痛点。去年以来,临江市委运用‘1+9’监督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城市执法领域机构改革、制度执行、工作作风等方面突出问题。”省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张笑告诉记者。

  据介绍,专项整治综合采用自查自纠、督导检查、专项巡察、审查调查等方式推进,各主体结合职责联动协作、联合检查。如人大、政协广泛调取议案和提案了解情况;法院、检察院重点检查行政处罚文件是否规范;纪委监委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的提醒谈话、直指问题、追责问责……在此基础上,各监督主体通过召开信息通报会、汇总信息,全面剖析存在问题,并就整改跟踪问效,最后向市委呈报报告。

  “大监督格局下,多部门攥指成拳,不仅敢于监督,更善于监督。”临江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推动相关部门厘清权责清单2446项,完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资格管理、行政执法监督等制度19项,有效规范权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