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廉政新闻 正文

《国家监察》专题片引发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强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0-01-20 文章来源: 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

1月12日起,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正式播出。连日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纷纷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手机APP等收听收看专题片,引发强烈反响。

“茅台酒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的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两亿赃款堆于家”的华融资产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贫困乡为刷白墙竟花799万”的安徽阜阳……专题片中一个个典型真实案例直击人心,发人深省,令人震撼。

“看了《国家监察》专题片,不禁想起我们仅用22天就圆满办结的首例留置案。以前违纪、违法问题多部门多头查,各自为战,难免哪个环节衔接不好,监察体制改革后整合了监察力量,实现违纪违法一起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纪法衔接得更紧密无缝。”吐鲁番市高昌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庞德丽边看边感慨。

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白小玲说:“作为监察体制改革的亲历者,我又回想起当选首届监委委员举行任职宪法宣誓的光荣时刻,我们新时代的纪检监察人将整装待发,坚守初心使命,砥砺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各方面监督,从党内监督全覆盖破题,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机构、完善职能、创新制度,把监督对象从党员、干部拓展到所有公职人员。《国家监察》专题片对这项工作的成效进行了详细阐述。

沙雅县塔里木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文权感慨地说:“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察法》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督范围,有效填补了原有监督范围的空白。专题片中,无论是高校书记、校长,还是掌握公共资源、行使公权力的普通公职人员,都难逃法外。有了法律作为坚强后盾,监督越来越规范化、法治化,我们就更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深深感受到监督无盲区,每一位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要以党章宪法为根本遵循、以党纪国法为准绳,谨慎对待手中的权力,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在观看《国家监察》专题片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长江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师兵说。

“正如《护航民生》里讲到的,医疗卫生问题与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我们纪检监察组将协同卫健委党组,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项整治成果,不断加大对医务人员拿‘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过度诊疗等加重患者负担问题的整治力度,斩断医药领域的黑色利益链,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组长魏诚表示。

“我们财政系统是事关民生的重要领域,财政资金业务口多,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环节涉及资金数额庞大,必须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对预算单位报送的数据要把好关,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喀什地区财政局行政政法科干部董建荣表示。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克州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纪检干部谢裕民倍感压力与责任,他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特别是在基层,如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做到脱贫攻坚一线监督全覆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扎实、真实、精准,我们还要不松劲、不停步,牟足劲头再出发!”

“《国家监察》聚焦重点事、重点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让我深感监察体制改革后纪委监委的工作成效如此巨大,也给我了深刻启迪。我们通过打造党务公开、村级事务公开、三资公开和政策法规四个板块的‘微权平台’,让‘阳光村务’彻底融入村民生活圈,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霍斯阔拉村党支部书记托力恒表示。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不是天然就具有‘免疫力’,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管好自己。我要常怀律己之心,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作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努力。”阿克苏地区纪委监委第五审查调查室主任王成坚定地说。